從山窩裡遷到山腳下 從山腳下遷到大路旁
  本報訊 大同縣吉家莊鄉南米窯村移民新村快竣工了。自從修建移民村以來,去看新房就成為南米窯人生活中的一大樂事。連村裡80歲的楊秀英老人也踮著小腳,一趟趟往工地跑。村民們說,要不是國家的好政策,怕一輩子也住不上大瓦房。
  南米窯人對移民並不陌生。1972年,南米窯還叫米家窯,在南山上更為偏遠的山窩裡,因為地質條件和居住條件差,國家在山下划出土地供移民建新村。那時的移民全靠自力更生,村民從生產隊出工回來,再一塊塊打土坯、碹窯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這批房子日漸老化。去年大同縣遭遇連陰雨,土窯房裡群眾的安全受到威脅。縣委、縣政府一邊救災一邊申報移民項目,南米窯村成為第一批受益的村子。在確定搬遷後,縣委書記、縣長逐村調研,征求群眾意見、查看選址。最終決定將移民新村建在公路邊,為整村產業脫貧打基礎,計劃將來引導發展青椒等露地菜,讓村民移得下、住得好、能增收。在實施過程中,將住建部門的農村抗震房改建、林業部門的生態移民搬遷、扶貧辦的扶貧移民搬遷資金整合使用,一改過去移民房的小窯房,為村民蓋起了抗震強的水泥現澆的大瓦房。
  南米窯移民新村的新房入深7.2米,寬3.5米,圈梁、地梁、結構柱和房頂都是用水泥現澆的,窗戶是中空玻璃,所有村民都感到驚喜。施工隊把這個工程當作公益事業、良心工程來做,堅持社會效益第一,自覺接受村民的監督,在建房細節上還充分征求村民意見,炕盤多大,鍋臺怎麼弄,大門留多寬才能進拖拉機,以最大限度地方便移民的生產和生活。村民紛紛感慨說,國家發展了首先想到照顧咱們農民,第一次移民靠自力更生幹勁足;第二次移民一靠黨的政策,二靠幹部作風,群眾路線走得好,幹部們真心為群眾辦事。新瓦房有多亮堂,俺們的心就有多亮堂。
  據瞭解,2014年大同縣共投入資金6600萬元,對1000戶農村危房、危窯進行了抗震改建。明年抗震改建的5000戶申請也已經上報,預計到2017年,大同縣可以全部消除12600戶的農村危房、危窯。(劉富宏 楊生貴)  (原標題:大同縣南米窯村越移越“亮堂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f22gfdhs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